欢迎您访问浙江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

学院要闻

首页 Home > 正文

“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十周年暨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系列活动——首届校园普法文化节系列活动“律师面对面”第2期

发布者:  时间:2023-03-20 14:28:59  浏览:

首届校园普法文化节系列活动“律师面对面”第2期于2023年3月12日在望D223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活动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涉外业务部首席律师林芳律师。林芳律师是浙江省涉外律师人才库成员、浙江省律协国际投资与“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律协国际贸易与海事专业委员会委员。

本次访谈环节分成两部分:主持人提问环节及观众自由提问环节。在第一个环节中,主持人依次从“象牙塔”“职场江湖”“生活碎片”三个方面进行提问,并结合当下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追问。林律师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的例子对所提的问题进行一一答复。在自由提问环节中,现场的观众主要是从自身学习及生活困惑等方面对林律师进行提问,林芳运用自己在求学,工作,生活中的有趣经历,为同学们照亮前进的方向。林芳律师分享的每件故事的背后都蕴含着作为前辈对我们这些后辈的殷殷期望。在场的同学,听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风趣生动的真人真事,更多的是聆听一个律师前辈对于学习,工作经验及人生的感悟。

以下是在访谈过程中,主持人提出的一些问题及林芳律师回答的部分节选:

问题1:我们了解到,您本科学的是经济学,是什么契机让您最后选择跨考法学并成为一名律师?对目前大学生的跨考您有什么建议?

我本科主修经济学,辅修法律。刚入学时,相比经济学来说,对于法学的兴趣少了一些。但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去参加了一次法律主题的讲座,被当时人山人海的场景所震撼,再加上过去四年法学环境的熏陶,法学的种子在我内心中慢慢发芽、开花。我毕业之后选择去从事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工作,一直干了六年。人们都说“三十而立,先成家,后立业”,结婚以后,我考虑到了转型,为了弥补大学对于法学学习的遗憾,决定重回大学校园深造,攻读法律硕士。法律硕士的学习,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也让我对社会各种问题的看法更有深度。以前本科时导师布置一篇论文,抓耳挠腮想不出,到现在三天就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一篇不错的论文,研究生期间在学术期刊上也发表过几篇论文。像我这种情况来说,转型的难度不能说没有,但因为本科就学习过法学的相关课程,而且主修的经济学与辅修的法学之间也有相互交叉的地方。

刚刚主持人说到我是一个优雅端庄的人,“温和”在从事像法律这样严肃认真的工作时,是不是会缺少点力量?但我想说的是,做律师就是帮助自己的委托人争取到最大的利益,是在打交道,是在与人谈判,谈判就要让人能够接受,所以我想,温和与凌厉都是做律师需要的。同时严谨、严肃是从事公检法行业必不可少的。所以同学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严谨、严肃的习惯,并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问题2:您是否考虑过考公或者留学?(在考公和就业这条道路上您是如何做出选择的?当初都考虑了些什么?)

      当身边的人说要考研,你就跟着考研,当家长说你要工作,你就跟着工作,其实我认为你们就是将自己编织进一个网里面了。最重要的还是你自己想要做什么。当你们问我你们未来的发展选择,我没有办法直接回答,因为你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很优秀,各有各的优点,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选择留学也好,选择考公也好,选择直接工作也好,最重要的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无法做抉择时就把对你而言重要的东西一并考虑进去,以数学的思维、用赋值的方式来评价,把某个因素在你心里的重要程度折算成分数。就比如说“离开家的距离”为70分,“离开女朋友的距离”为10分……诸如此,把每个因素根据在你心里的重要性量化成具体的数字,再根据这些数值来决定某些事情。

问题3: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抱怨自己在大学学到的知识没有办法运用或是根本用不到职场,您是怎样处理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我认为大学的学习更多的是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自身整体素质的提升,并非单纯学习技能本身。比如,你是德语专业的,来这个学校就是学习德语的,但在毕业之后你可能并不能从事与德语相关的工作,在我看来你不必为此感到担忧和烦恼。你有着其他大部分人没有的外语语言功底,你可以运用这些语言去了解世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再加上个人的际遇和特长综合选择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完全没有必要拘泥于本专业。大学时期培养的视野、积累的知识,则会促进你未来的工作发展。其实就是改变一下看待问题的方式。以新律师首次处理案件为例,他们往往不会选择调解。因为刚出校园,办案的方式仍然严格遵照课本上规定好来的——“你要提出什么诉求,你要怎么起诉……”。

       总的来说就是难逃课本桎梏,并且他们往往都会想以此体现自己的专业能力,但却忽略了调解能为当事人带来的更大利益。而对于一个成熟的律师来说,我们要从委托人的角度出发,在诉讼与调解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能为委托人争取到最大利益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将“解决问题”放在首位。

问题4:您对中国涉外律师这个行业的前景和未来的人才需求有怎样的看法?您在招聘中更看重什么因素(教育背景、个人经历、个人性格、特殊技能等)?

        我个人认为,在世界大融合的趋势下,“涉外律师”的称呼将慢慢地不再存在,因为很多纠纷都会有涉外因素,几乎每一名律师都要处理涉外纠纷,到那时也就不会特别宣扬“涉外律师”这一称呼,而是会改称“涉外知识产权律师”、“涉外建筑工程律师”等等,更注重涉外律师的具体专业方向,而非仅仅“涉外”两个字。涉外案件包罗万象,人或物或事或法律关系有任何一项发生在境外,所产生的纠纷就是涉外纠纷,就需要涉外律师的介入。例如留学生在中国吃饭产生的纠纷就是涉外纠纷。总的来看涉外人才是急缺的。中国的GDP飞速增长,但是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国民素质的发展速度。要想守住财富、健康发展,所需要的就是服务能力的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国家正大力扶持、推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对我个人来说,招聘中员工是否毕业于顶尖学府不是我最看重的因素,我更看重的是员工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否严格遵守公司的规定,按照公司的要求努力工作,为公司创造出财富。除此之外,我还看重我要招聘的人是否有持续学习的能力,是否有政治敏感度,并且需要他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

问题5:您对后疫情时代涉外律师这一行业的发展有什么看法?未来涉外事务是否会越来越多?涉外律师是不是变得更为重要?

        当前,现在中国出境人数比较多,而且随着疫情的放开,人数还会持续增长,并且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家。而他们走出去,不仅仅是要抢订单,更是去考察国外市场,促进国内国外双循环。当民营企业家们走出去之后,涉外律师也要随之走出去,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给他们保驾护航。

问题6:人工智能的大势崛起,以chatgpt为例,是否会冲击到传统行业诸如律师、翻译等?是否会压缩这些行业的生存空间?您作为一名涉外律师,您是如何看待的?

         新兴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必定会对传统产业造成冲击,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任何事都有两面性,我认为科学的持续发展、人工智能的崛起从某种方面来说对于涉外律师行业也是一个很大的助力,它有效地解决了各国语言不通的问题。并且我们常说人工智能能替代的只有低端、底层的法律工作,需要人类的沟通能力、情绪价值提供支撑的高端法律工作,人工智能是没有办法替代完成的,人仍然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以浙江大学人与人工智能的合同审查比赛为例,比赛的最后结果是人与人工智能合作组获胜,这说明了我们不应该惧怕人工智能会压缩我们律师行业的生存空间,而是应该合理运用人工智能,助力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    Add.: 299 Liuhe Rd. Xihu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电话&传真/Tel&Fax:0571-88213035     邮箱/E-mail: ydyl@zisu.edu.cnstudy@zisu.edu.cn; hqxy@zisu.edu.cn.

© 浙江外国语学院 “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 版权所有201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