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浙江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

学院要闻

首页 Home > 正文

浙大城市学院徐华炳教授来院做学术讲座

发布者:  时间:2024-05-29 16:06:40  浏览:

529上午,第29“一带一路”交叉学科沙龙在学院会议室举行。浙大城市学院徐华炳教授受邀向华侨华人研究团队成员做题为《浙江华侨海外职业前世今生》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国务院侨办理论研究浙江基地负责人、华侨华人研究团队负责人盛玲主持。

徐华炳教授首先介绍了浙江的沿革与界域,指出浙江的悠久历史和人文优势为华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详细阐述了浙江古代海外移民的发展历程,从先秦时期的涉海捕鱼到秦朝的徐福东渡,再到汉至隋的“百工”技师,唐宋的自由移民和“唐人街”的孕育,直到元明清时期的间歇性海外贸易。接下来,徐教授重点讲述了浙江近代华侨的发展,包括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海外移民、“一战”至1920年代中期的第一波出国潮以及1930年代的第二波移民潮。浙江华侨在近代中国的革命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讲述浙江华侨海外职业变迁时,徐教授指出,古代浙江人走向异域的身份多为朝廷使节、弘法僧侣、技工医师、避战乱者、文士和商贸者等。近代浙江华侨职业趋向多样,包括契约华工、开荒、挖矿、种植等强迫性的生存型工作,经商、留学、办厂、贸易、从教等自主性的改善型工作,以及缝纫、餐饮、理发、泥木、海员、拎卖等自主性的谋生型工作。新中国成立浙江华侨职业结构优化,1950-1978年家庭化、家族化经营模式,1979-2000年涉足科教、文化新闻卫生、法律等知识性行业,以及21世纪以来华侨从业领域不断拓展大型百货公司乃至跨国性的公司或上市企业的出现。

最后,徐教授通过旅荷华侨胡守忠的“香港酒家”、旅德华侨杨益盈的“上海酒家”等案例,深入分析了浙江华侨中餐业的经营策略。他指出,海外中餐业的营销策略包括利用报刊、书信卡片、印刷品、橱窗、家谱等平面静态媒介,以及顾客(回头率/满意度)、特殊社会群体(球队/公众人物)等立体网络媒介。海外中餐业的中华文化传播包括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和观念文化层面。中餐业是海外华侨的经典行业,数百年来穿越时空,在世界各地成为“不老传说”。以中餐业为代表的海外华侨职业的变迁,充分证明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与传播力。

徐教授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浙江华侨的历史演进、海外职业变迁以及中餐业经营策略。讲座结束后,徐教授与现场在座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徐华炳教授是我省华侨华人研究知名学者,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    Add.: 299 Liuhe Rd. Xihu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电话&传真/Tel&Fax:0571-88213035     邮箱/E-mail: ydyl@zisu.edu.cnstudy@zisu.edu.cn; hqxy@zisu.edu.cn.

© 浙江外国语学院 “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 版权所有201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