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3日下午,外交界、法律学术界、法律实务界专家汇聚我校,参加由浙江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举办的浙外第一届“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开班仪式。现场嘉宾有: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原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黄惠康教授、我校党委副书记曹仁清教授,北京天达共和(杭州)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李燕山律师,金道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浙江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崔海燕律师,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案件咨询专家郭芳律师,北京德恒(杭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娄建江律师,北京大成(杭州)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沈雄杰律师,“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党总支书记盛玲,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一带一路”学院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沈芳君,“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副院长兼党总支副书记杨立乾,教务处副处长陈新妍,原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原安提瓜与巴布达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陶国霞,学院青年教师金梦博士、谭艳博士、夏菡博士、龚中航博士等。30名第一届“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学员和嘉宾们一道参加开班仪式。仪式由“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执行院长陈利强教授主持。

黄惠康教授出席仪式

陈利强教授主持仪式

首先,曹仁清副书记代表学校讲话。他表示,“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既是学院打造浙江省国际化人才培养重点基地的创新举措,也是学院推进教育部文科建设的重要抓手。他对同学们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珍惜机会,做奋斗者,用行动和汗水将到手的机会变成谁也拿不走的能力;二是用心钻研,做攀登者,学习过程中且不可浅尝则之,需不断向知识顶峰攀登;三是勇于实践,做践行者,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让学到的法变成活法,让书本上的理论变成维护现实权益的铠甲。他强调,学校立足需求、紧密对接、积极作为,为有志学子搭建成长舞台,在各界的嘉宾和专家的鼎力支持下,“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定能越办越好,诸位同学定能学有所成。

李燕山代表法律实务界专家致辞。他首先对第一届“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开班表示祝贺。他指出,作为一名法律实务操作者,他深感浙江省对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之大和可用人才资源之少,因此“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的开办正当其时。他说到,在座同学们作为第一届学员,应当感到荣幸,同时也要认识到责任之重大,期望各位同学做好领头羊,在未来的涉外法治学习中沉下心钻研,静下心琢磨,耐得住寂寞,真正成为优秀的涉外法治人才。

我院青年教师金梦博士作为导师代表发言。她首先代表学院感谢校党委和社会各界对“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的大力支持,并向入选的首批学员表示祝贺。她指出,各位同学虽然学习背景不同,但都具有同样出色的综合素质和对涉外法治知识的向往,期望诸位同学抓住青春,珍惜时光。利用好“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这一优秀平台,在未来三年学有所获。

学生代表高婧一随后发言。 她表示,创新实验班虽未正式开班,但暑期中老师们安排的读书、观影和分享任务已帮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未来她希望自己能够在“一带一路”涉外法治创新实验班中成长为一名“语言应用能力、全球格局视野、法治思维、有效知识体系”的专业化人才,为国家、为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她祝愿同学们不苟且不俯就不放弃不言败,不惧挑战,朝着正确的方向勇往直前。

“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以培养“复合型、国际型、应用型”涉外法治人才为目标,学院为此聘请了校外实务导师和校内学术导师。校党委副书记曹仁清和学院党总支书记盛玲分别向校外实务导师和校内学术导师颁发聘书,学生代表向导师们献花以示敬意。

曹仁清书记向校外实务导师黄鹏律师(李燕山律师代领)、崔海燕律师、郭芳律师、娄建江律师、沈雄杰律师(由左至右)颁发聘书。

盛玲向校内学术导师沈芳君副教授、夏菡博士、谭艳博士、金梦博士、龚中航博士(由左至右)颁发聘书。

陈利强宣布第一届“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正式开班。全体嘉宾和同学们合影留念。
开班仪式后,黄惠康大使以《法律外交的魅力》为题,为同学们讲授开班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