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浙江外国语学院第一届华侨华人论坛暨华侨华人与浙江共同富裕国际学术会议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浙江外国语学院主办,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华中师范大学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共同协办,浙江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承办。浙江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姚君明,浙江中华文化学院一级巡视员、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第一常务副会长张建明等侨务工作相关单位领导,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央统战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庄国土,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吴小安,华中师范大学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心教授、武汉侨务理论研究中心/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主任李其荣,中山大学教授袁丁,来自清华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暨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侨大学等国内高校及法国国际移民研究所、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外高校与研究机构的近80位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步参与会议。浙江外国语学院校长洪岗,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张环宙,校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统战部部长徐勇,来自校内各职能部门与学院的有关领导,“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负责人及学院华侨华人研究团队成员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张环宙主持。
在场嘉宾共同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张环宙在主持开幕式时指出,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襄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动局面”。华侨华人作为中华儿女的重要一员,在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浙江外国语学院举办第一届华侨华人论坛,诚邀华侨华人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侨务部门领导和侨领侨商齐聚小和山下,共商华侨华人和浙江共同富裕,为浙江外国语学院发挥特色优势,在我省侨情侨需研究,服务华侨华人教育等方面贡献浙外力量献计献策。
浙江外国语学院校长洪岗在开幕式上致辞。他首先代表学校向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大家对浙外华侨学院发展建设的关心表示感谢。他指出,2019年学校成立华侨学院,旨在立足浙江侨乡,发挥学校外语特色与优势,服务我省侨情侨需。“十四五”期间,学校将重点实施国际化水平提升工程,打造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平台,推动浙江文化“走出去”,同时着力建立区域文化交流机制,与目标国家(区域)开展有效交流,创新“文化+教育”、“文化+旅游”模式,培育民族文化与国际化元素相融合的文化活动,促进民间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事业的发展。华侨华人研究、华侨子女教育等是浙外要深入参与与解决的课题之一。
浙江中华文化学院一级巡视员、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第一常务副会长张建明随后发表致辞。他指出,浙江华侨华人规模大、实力强,有活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在推动浙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领域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和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浙江中华文化学院网络学院教学基地将落户浙外的华侨学院,期待借助浙外的办学优势、特色优势,共同为浙籍华侨华人子女的教育培训、为浙籍华侨华人参与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更优质、全面的服务与支持。
浙江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姚君明在致辞中表示,在“重要窗口”“共富工程”新征程中,华侨华人研究工作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本次浙江外国语学院举办华侨华人论坛,很好地抓住了“一带一路”、华侨华人和华文教育三个关键词,表现出洞察力,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她对浙江华侨华人研究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华侨华人研究必须很“红”,立足守好“红色根脉”的政治担当,在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上展作为、出新彩;二是华侨华人研究可以很“燃”,立足建设“共同富裕”的历史担当,在服务全省中心大局上展作为、出新彩;三是华侨华人研究应该很“暖”,立足坚守“以侨为本”的责任担当,在提升为侨服务水平上展作为、出新彩。
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吴小安教授发表致辞。他表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推进,海外华侨华人愈发被关注、被重视,华侨华人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当前,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新使命,浙江学者应当快速投身到华侨华人与共同富裕的研究中去,用智慧与胸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华侨华人服务中国发展、彰显中国形象、发出中国声音贡献学界该有的力量。
开幕式上举行了“浙江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化网络学院教学基地”授牌仪式。浙外将建立“浙江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化网络学院教学基地”,与浙江中华文化学院共同面向海外华侨华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联合开发面向海外青少年侨胞的特色网络教学课程,举办线上的文化展示、文化交流活动。张建明代表浙江中华文化学院授牌,“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执行院长陈利强代表学院接受授牌。
作为国内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阵地,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对浙江高校华侨华人研究工作表现了极大的关注。开幕式上,吴小安教授代表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向学院捐赠了一批华侨华人研究领域代表性书籍。“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党总支书记盛玲代表学院接受赠书。
会议的第二阶段,李其荣教授、庄国土教授和袁丁教授分别以《知侨·懂侨·爱侨--习近平的华侨华人情怀》、《21世纪前期海外华商的新变化:兼论浙商、闽商和粤商的特点》和《建国初期中国政府的侨汇认知--对浙江的启示》为题进行主旨报告,为在座嘉宾奉上了一场华侨华人研究成果的盛宴。
当天下午,会议进入专题研讨阶段。线上和线下与会专家学者、侨领侨商围绕 “华侨华人与浙江共同富裕”,“移民问题、华文教育与侨乡研究”,“华商与文化认同研究”,“华侨华人历史、政治、社会研究”四个专题展开深入的探讨,来自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马来亚大学的华侨华人研究相关学者,来自青田县人民法院、庆元县公安局、青田县侨联等政府部门和民间团体的侨情服务相关实务工作者在会上进行了分享。
“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执行院长陈利强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总结。他再次向与会嘉宾表示感谢,将本次论坛的成果概括为两个“起来了”-浙外华侨华人论坛办起来了、省内省外部分华侨华人资源聚起来了。他表示本次论坛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论坛主题站位高,特色鲜明,紧扣浙江江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二是学术会议规格较高,与会嘉宾来源广泛,具有一定的国际代表性;三是会议涉侨主体较多,跨涉多个行业和领域。会议为大家带来两点思考--在中国正日益“靠近”世界舞台中央大背景下,浙江/浙外华侨华人学问/学术研究应该怎么做?中国(浙江)华文教育及培训应该怎么做?未来,我们如何以浙外华侨学院为平台,打造产、学、研、培一体化华文教育及培训路径或产、学、研、培四位一体华文教育及培训模式,还将有赖于各位专家学者的指导、支持与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