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外交界、法律学术界、法律实务界专家汇聚我校,参加由浙江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举办的浙外第二届“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开班仪式暨首届校园普法文化节启动仪式。现场嘉宾有: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原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黄惠康教授,我校党委委员、副书记赵文波教授,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柴改英教授,寓学于乐公司创办人、坚果部落营地教育CEO张兆博先生,浙江华立海外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桂芳女士,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案件咨询专家郭芳律师,浙江千寻律师事务所涉外部主任朱海成律师,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涉外业务部首席律师林芳,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吴泓艺女士,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屠立达,教务处处长梅雪峰,团委书记邱萍,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级干部陶国霞,“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党总支书记盛玲,“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副院长兼党总支副书记杨立乾,学院青年教师金梦博士、谭艳博士、夏菡博士、龚中航博士等。30名第二届“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学员和嘉宾们一同参加开班仪式。仪式由“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党总支书记盛玲主持。
黄惠康教授出席仪式
柴改英副校长代表学校讲话。她表示,“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既是学院打造浙江省国际化人才培养重点基地的创新举措,也是学院推进教育部文科建设的重要抓手。她对同学们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勇于奋斗,用行动和汗水将到手的机会变成谁也拿不走的能力;二是用心钻研,学思结合,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独立的思考,深入学习;三是乐于交流,感受不同学科背景的思维碰撞,在打破学科壁垒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合作,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让纸上学到的法变为有生命力的活法。她强调,学校立足需求、主动对接、积极作为,为有志青年提供了良好的学 习 平台。相信在各位嘉宾和专家的鼎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同学们的热情参与和奋发努力下,“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定能越办越好,诸位同学定能学有所成。
柴改英副校长发言
杨立乾副院长代表学院作“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主题汇报。杨院长介绍了实验班的五大组成要素,一是以培养“复合型、国际型、应用型”涉外人才为基本培养目标;二是打造国际型、复合型、应用型三大维度的课程体系;三是汇聚学术导师、实务导师、成长导师的多元师资体系;四是建设三“关”选拔、三“课”联动和三“圈”互动的培养体系;五是完善资金保障、平台保障、制度保障为主的保障体系。今后,实验班还需在三个方面继续完善建设,一是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和方法,二是深入校内外协同合作水平,三是发挥实验班创新示范作用。
吴泓艺代表青年成长导师致辞。她首先对入选第二届“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的同学表示祝贺。她追溯了自己在英国求学的奋斗经历,正是因为对世界的构成和运行规则有强烈的求知欲才促使自己选择了法学之路。虽然各位同学学习背景不同,但都具有同样出色的综合素质和对涉外法治知识的向往,都是极具潜力的青年学者,未来的法学人。希望同学们能够牢牢抓住机会,好好学习,通过求知的欲望走向法学的殿堂。
学生代表辛艺迪随后发言。 她表示,从面试以来的五个月学习旅程,同学们不怕挫折、敢于挑战的勇气令人振奋。暑期聆听的一系列涉外法治讲座,老师们安排的读书、观影和分享任务帮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北美大陆到英格兰岛,从东南亚到日本,老师不仅讲述法律知识,也带她领略了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未来她希望自己能够明白法学学科的重量,在“一带一路”涉外法治创新实验班中刻苦学习,成长为一名具有“语言应用能力、全球格局视野、法治思维和有效知识体系”的专业化人才,为国家、为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以培养“复合型、国际型、应用型”涉外法治人才为目标,为了加快学生“涉外”能力的培养,学院聘请了多位校外青年导师。校党委副书记赵文波向校外青年成长导师颁发聘书,学生代表向导师们献花以示敬意。
赵文波向校外青年成长导师朱海成律师、吴泓艺女士、张兆博先生、张桂芳女士、林芳律师(由左至右)颁发聘书。
盛玲书记宣布第二届“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正式开班,首届校园普法文化节正式启动。黄惠康大使以《法律外交之魅力》为主题,为嘉宾和现场师生们带来首届校园普法文化节首场讲座。
全体嘉宾和同学们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