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校园普法文化节系列活动“律师面对面”第1期于2022年9月29日在望D223圆满落下帷幕。此次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案件咨询专家、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调解中心调解员、浙江省律师协会国际投资与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主任郭芳律师。
本次访谈分为三个主题:“象牙塔”“职场江湖”以及“生活碎片”,现场的记者团分别从这三个主题依次进行提问,郭律师则以风趣幽默、轻松愉快的讲述方式与在场的同学们分享她的求学经历、工作经验以及生活方式。郭律师分享的每一个故事背后都蕴含着郭律师为人处事的原则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做好自己,热爱生活。在场的同学们不仅听到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更学到了大学传统课堂中学不到的人生道理。
以下是访谈过程中记者团的问题和郭律师的回答记录的一些节选:
问题1:请问您在填写高考志愿时,为何会选择法学专业呢?是您误打误撞,还是心之所向呢?您填这个志愿的时候,父母是支持您呢,还是说会有一种担心?您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是将其当做一生的追求了吗?
郭律师:今天既然是访谈,我就应该说真实的情况。但真实的情况可能会让大家很失望。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如果把我进入法律专业的故事拍成电视剧的话,我估计在豆瓣上评分不会高,也不太会有人看。为什么?因为我的求学之路是一条保送之路。当时,浙江大学和我父母说,只要我选择浙大,任何专业都对我开放,我是文科生,但即便我想选信息电子技术、计算机、医学等理科专业也都可以,只要我有这个本事学就行。我被这一句话打动了,所以我就来到了浙大。
那为何选择法律专业?其实也不是我主动选择的。说实话,我当时选择的时候,我对“法律是什么”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可能在我那个时候觉得法律就是一种公平正义的象征。那为什么后来选了这个专业呢?要感谢我的中学校长。因为当时我是唯一一名全山西省的文科生保送到浙大的,我们这个中学的校长非常关注。而我们中学校长的女儿是做律师的,于是他为了促使我学这个法律专业,带着我到他女儿工作的律所去转了两圈,然后跟他的女儿做了一个类似于像我们现在一样的访谈。当时我印象非常深刻,姐姐给我的印象挺冲击的。确实是我想成为的那种样子。所以我觉得我的校长是非常了解我的,他知道我内心肯定有这么一颗种子,只是没有萌芽,所以他把我带到了那个环境之下,让我去萌芽了。
问题2:您能跟我们简单介绍下天册吗?
郭律师:天册是1986年成立的,已经有36年的历史了。天册的前身是第三外事律师事务所,以做涉外业务为主的一家律所,后来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的大型综合性律师事务所和长三角地区领先的律师事务所,也是市场公认的具有卓越专业服务能力的精英律师事务所。天册在全国设有5个办公室,分别位于杭州、北京、上海、深圳与宁波,共同构成一体化的服务网络。同时获有中国律所的两项最高荣誉——中国司法部授予的“部级文明律师事务所”称号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授予的“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称号。天册拥有500多名专业人员,组成专业型、复合型和精英化的法律服务团队。但最吸引我的其实是天册的文化,就是“和谐、专业、大气、进取”。这些都是我比较看重的。一些大咖前辈是非常有奉献精神,大家也很包容,做事情又很专业和敬业,都是我想学习的精神和品质。
问题3:您这么多年来做过的这么多案子中,到目前为止,您觉得您做的最成功或者说最满意的case是哪一个?
郭律师:我相信,没有一个案子会让任何一个律师自己觉得成功的。因为每一个案子回过头来复盘的时候,总会觉得这个东西再怎么样就更加好了。那么非要选择一个的话,相对而言,我觉得应该是我刚刚做律师的时候承办的一个股权转让纠纷的诉讼案件。这个案件的判决书基本全部引用了我写的代理意见。
这个案件的背景是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已经在工商局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但是,转让方称股权转让协议上的签名并非本人签名,因此,诉求是要把股权再次转让登记到自己名下。那么,争议焦点之一就是并非本人签名的这份股权转让合同是未成立呢还是无效呢?
当时我们做这个案子讨论的时候所有的团队律师,第一反应是无效,但我的反应是未成立。虽然大家都对我的意见持怀疑态度。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然后我的指导老师很尊重我,让我自己去放手做,后来就按照我的思路去打了。刚开始法官说了一句,小姑娘你刚毕业吧,说你这个太理论气了,你拿了一个理论来给我讲实务。而我依旧据理力争,然后讲了很多的法理,并提交了论证严密的书面代理意见。最终,主审法官认真地看了之后,最终支持了我的观点,而且还把我的代理意见引用到了判决书里。
这是在我刚做律师的时候处理的一个案子。到现在说起来还是挺有意思的。因为这个案件也确定了一个标杆,我相信对之后发生的类似案件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我觉得还是蛮有意义的。
问题4:郭律师平时是怎么做到做事情比较高效的,有没有什么方法或者经验跟我们分享一下?
郭律师:时间管理问题是吧?很巧,在本周二晚上我女儿,正在读小学四年级,开了家长会,他们老师有一个方法推荐给家长来引导和提升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我可以分享给各位。
老师画了一张图给我们家长看,上面有三样东西,第一个是活的青蛙,第二个是番茄,第三个是土豆。问孩子们先吃哪个?建议呢,是先吃青蛙,理由是吃青蛙最难,因为它是活的,得抓住它,还要清理它,还要把它烧熟。也就是说在有限的时间里面,有各种任务的话,首先要先去做最难的。把最难的都攻克了,心里会觉得放下了一块石头,接下来的事情呢效率就会更高。先吃青蛙的第二个理由是当你开始做作业,包括工作也一样,刚坐下来那一刻,其实精力是最充沛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适合处理最难的任务。其实高效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有高度的专注力,一定要专注。
青蛙吃完了吃什么呢?是吃西红柿。在最难的吃掉以后,剩下的可能只是需要用时间就可以处理掉的任务了,不需要动很多脑子,这个时候可以用“番茄钟”工作法,把这类任务处理掉。最后就是土豆,它淀粉很多,那么就代表着查漏补缺。这是他们给小孩子的一个时间管理方法,我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
对于在坐的各位,我相信自我管理能力肯定是有的,不需要别人去督促。如果效率不够高,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刚才我说的专注力不够高,这个是要训练的,可以去看下《刻意练习》这本书。第二个原因就是做的这件事并不吸引你,潜意识里认为不喜欢的东西再怎么样,都不可能专注,也不可能高效。但有些时候不喜欢的事情也得做怎么办?对我个人来说,我就把它当做一个锻炼和提高我学习能力的工具,我对它不带情绪。对于我来说就是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而已,我以这么一种态度去看待它的时候,我就觉得它不讨厌了,甚至完成之后感觉自己又长出了一些本事。我们有些时候,包括家长可能会问孩子,或者到我们这个岁数也在被问你喜欢什么,你喜欢吃什么,你喜欢做什么,你喜欢什么行业,你喜欢什么专业。但事实上我觉得这个问题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一种问法。这个道理就比如问你喜欢吃骆驼肉吗?他怎么回答?他没吃过,说喜欢还是不喜欢呢?我觉得对待这些,我们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就是对待任何一样事物,如果我现在看到它我就厌烦,就要自己去反省一下,是不是我对它的厌烦是基于对它了解的不够,比如对背景知识掌握得特别少,才会厌烦。事实上,当我们没有了解过它,就给它贴上个“不喜欢”的标签的话,有可能对自己来说是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事物的。像我这个岁数了,我还是有热情和好奇心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