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浙江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

学院要闻

首页 Home > 正文

“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导师面对面”第1期顺利举办

发布者:  时间:2023-04-17 14:47:01  浏览:


“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导师面对面”第1期于2023年4月2日在望D223顺利举办。本次活动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的吴泓艺女士进行访谈。吴泓艺女士是“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的青年成长导师之一,获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国际关系与哲学本科双学位,牛津大学硕士。

本次访谈由两个部分组成:主持人提问及观众自由提问。在第一个环节,主持人依次从“象牙塔”“职场江湖”“生活碎片”三个方面进行提问,吴导师则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轻快的语调与在场的同学们分享她的留学生活、工作经历及生活方式等。在自由提问环节,同学们从学习、生活及以后择业选择等方面向吴导师发出真诚询问,她一一耐心解答。


吴导师分享的每一个经历背后都蕴含着作为一名青年成长导师对学子们的深切关怀。在场的同学们听到的不仅是前辈的经验分享,更多的是坚定了未来前进的方向,不为眼前的迷茫和焦虑所困缚。

以下是访谈过程中,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及吴泓艺导师回答记录的一些节选:

问题1:我们了解到,您拥有圣安德鲁斯大学国际政治和哲学本科双学位,是什么契机让您选择修读双学位?您觉得这两个学科的联系是怎样的?

我本科读了双学位蛮机缘巧合的,因为圣安德鲁斯的学制是在大一大二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学科进行学习,到了大三大四再确定你最终的专业。因此我前两年有做比较多尝试,学了历史、哲学、经济学等等。国际关系学是我本来就比较喜欢的,学哲学是因为成绩还不错,老师问我要不要考虑休双学位时,我说好啊,后来就这样学下来了。

其实这两门学科不像政治、生物学那样,跨度很大,是比较割裂的两个学科,国际政治和哲学本质上是非常融通的。特别是哲学,我认为哲学像是大文科领域的学科本源和底层学科,一旦你学会了哲学的很多思辨方式,比如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考)、logic(逻辑学)等等,可能对于国际政治、或者别的文科类学科,人类学也好、社会学也好,都是很有用处的,所以我觉得它们是在互相帮助我更好地去学习。

问题2:您在牛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方向是中国研究,您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呢?

我在圣安德鲁斯学国际政治的时候,发现它会以很欧洲中心或很英国中心的方式去观察这个世界,比如东方学在他们西方人看来是“神秘的东方学”(即Orientalism, 东方主义)。事实上,每个国家都是以自己国家为中心去研究这个世界的。那么对我来说,我更想以一个中国人的角度,在英国做中国的研究,带入自己个人背景的视角,尝试着能不能做出一些不同的东西。

在很多西方文献中,你很容易看到作者所带有的偏见或是他们隐含地用西方式的思维来思考东方问题。因为这些很强大的既有的东西,让我萌生做出一些改变现状的想法。当然学习中国研究这个方向也是为了从西方的视角更多的了解自己的国家,因为在中国的时候,我们都是中国人,身份并不显得特殊,但一旦身处国际化的环境里,会发现自己是一个华人的身份是非常非常明显的、不同的,那么你就会希望为这个身份去做一些贡献,比如在学术领域。


问题3:我们了解到您是多语言学习者,能熟练掌握中文、英文和意大利语,您是怎么做到熟练的掌握它们的呢?

我觉得要学好语言不仅仅是通过相关的考试,更好的方法是把自己置身于语言环境中,多和本地人打交道,慢慢适应他们的说话方式,很多地道的表达方式是难以从书本中学到的。我在英国非常好的朋友,是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他的父亲是1920年从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来到中国山东建立了传教士医院,所以他们家族有很多和中英之间的联系,我和这位奶奶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就会聊到很多东西,比如作为异国人在彼此的国度生活的经历和观察,也会讨论中文和英文语言。

我在异国结识了很多本地朋友,也正是在和本地人交流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语言不仅是词汇或语法的组成,更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美好联系的一种工具。语言本身不是目的,要使用语言去拓宽自己的生活、寻找更多可能性。语言为我打开了新的世界,让我认识了很多非常棒的人,这对我来说是非常珍贵的。

问题4:您认为大学生应该如何平衡学业,社团组织及自己爱好之间的关系?可以谈谈您是如何应对时间管理的吗?

我在牛津有参加射箭队,我们一般早上7点开始射箭,更早的是牛津的赛艇队。他们有个很古老的传统,要在日出前完成训练,所以经常会看到一群赛艇队的人天还没亮就开始在河里划船了,天亮就到教室上课。对他们来说,训练好像是生活融合的一部分,就像你再努力学习也要吃饭、要睡觉这样。在我们宿舍楼里经常会看到行色匆匆的同学说自己要去参加某个训练或活动,这对大家来说是很自然的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有时间冲突,只能说随时调节吧。太忙就牺牲一些运动或者课余爱好的时间;空余时间充足,就可以在兴趣爱好上多花些时间。将适当的时间投入运动和自己喜欢的事物上是对身心很不错的调节,所以可以试着将它们像齿轮一样嵌入自己的生活,我觉得在安排生活上,自知、自洽和增强调整的韧性是很重要的能力。

问题5:作为青年成长导师,您对我们还在大学阶段学习的同学们有什么寄语或者期望吗?

其实我可以理解大家在这个阶段会有很多的焦虑或迷茫,可能我无法帮大家解决这些具体的问题,但其实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会有自己的焦虑和迷茫,可能你身边的人他在某些地方闪光的同时在其他方面也会很不解。所以不要因自己的焦虑、迷茫而太困扰,我觉得一直努力地走下去就好了。

对我来说,一直以来我并没有刻意规划我要有一个多么好的未来或者一项多么拔尖的技能,而是很努力、很踏实地去做好现有的、我该做的事情,等到积累足够充足、羽翼足够丰满的时候,可能一个机会就这样悄然出现了。就像我当初在上学的时候,并没有想着我一定要去牛津,而是努力做好每一份我自己的事情。等到所有成绩都非常好的时候,会发现,原来我好像可以进牛津,offer就来了。努力会让美好的事情发生,这么说可能有点理想主义,但是我觉得往这个方向走,让美好实现的概率总会更大些。

“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

摄影 | 马君

撰稿 | 李烨

排版 | 李烨

审核 | 杨立乾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    Add.: 299 Liuhe Rd. Xihu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电话&传真/Tel&Fax:0571-88213035     邮箱/E-mail: ydyl@zisu.edu.cnstudy@zisu.edu.cn; hqxy@zisu.edu.cn.

© 浙江外国语学院 “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 版权所有201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