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浙江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

学院要闻

首页 Home > 正文

第三届 “一带一路”涉外法治论坛与第七届自由贸易港建设法治论坛暨浙外“一带一路”学院成立三周年活动顺利举行

发布者:  时间:2023-11-07 14:42:24  浏览:

      2023年11月4日,第三届“一带一路”涉外法治论坛与第七届自由贸易港建设法治论坛暨浙江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学院成立三周年活动在浙外举行。本次论坛活动由浙江外国语学院主办,浙江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承办,浙江省法学会自由贸易园(港)区法治研究中心、浙江省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浙江省贸易摩擦应对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杭州中心、浙江省海港集团法务合规中心协办。

来自外交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委政法委、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司法厅、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杭州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浙江省委员会、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省法学会、浙江省社科院、浙江省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中心、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杭州国际商事法庭)、杭州市自贸委、杭州市仲裁委、宁波市商务局、宁波市自贸区处、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党政部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海南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广东商学院、厦门市委党校、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财经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浙江警察学院、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湖州师范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等高校,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安邦护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物产中大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法律部门,浙江省律师协会以及多家涉外律所等涉外服务单位,人民出版社、新华社、《法治日报》、《国际贸易问题》、《国际法研究》、《海关与经贸研究》、《浙江日报》等新闻出版单位的130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活动。

出席仪式的浙江外国语学院领导有浙江外国语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张环宙教授,副校长、党委委员李安教授,副校长、党委委员柴改英教授

      论坛正式开始之前是“一带一路”学院成立三周年成果展。

上午第一单元是领导致辞。浙江外国语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张环宙教授,浙江省委政法委一级巡视员、省法学会党组成员陆剑锋副会长,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吴恩玉副主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浙江省委员会林炜副会长,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陈先春副主席分别致辞。

浙江外国语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张环宙教授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指出近年来浙江外国语学院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和浙江发展大局,着眼发挥和强化自身特色优势,提出了建设“三地四域”的战略布局,谋划创建以服务新型国际关系为特色的高水平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学院在“主动对接‘一带一路’,积极服务开放强省”的发展战略中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本次论坛有利于强化浙江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涉外法治学科建设,有利于提升浙江外国语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夯实与省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共建单位及兄弟院校的合作基础。

      浙江省委政法委一级巡视员、省法学会党组成员陆剑锋副会长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和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浙江正在深入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一带一路”学院在陈利强院长带领下率先在国内将“一带一路”与涉外法治进行战略统筹研究,开创性地打造“‘一带一路’涉外法治”全国学术阵地,力争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涉外法治智力支持。陈利强教授代表省法学会研究会(中心)多次向中国法学会主要领导汇报成果。期待浙江省法学界和实务界能够为浙江开放强省战略实施和“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深入实施,提供更多高水平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努力建构具有影响力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深化涉外法治学科研究和高端智库建设,加快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吴恩玉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统筹两个大局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图伟业。一方面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加强“一带一路”涉外法治工作,加快“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省人大常委会历来重视涉外法治建设,亟待省内外涉外法学界予以深入研究和智力支持。期待所有与会专家学者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自贸区(港)建设中,持续提炼法治真命题、创造法治新理论,提出高价值的理论观点。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浙江省委员会林炜副会长在致辞中指出,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指导之下,进行包括服务“一带一路”与中国特色自贸区(港)在内的涉外法治建设,是我们重大的战略使命。贸促会在推动自贸发展、建立合作机制、搭建经贸平台、强化助企服务和促进民心相通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贸促会的工作离不开教育界和学界的人才供给与智力支持。期待本次论坛能为中国涉外法治和自贸区(港)法治建设带来更多宝贵的智力成果。期待浙江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学院能为浙江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陈先春副主席在致辞中指出,从2013年至2023年的十年中,“一带一路”从远见卓识到实实在在地成为了“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作为省委领导下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浙江省社科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希望浙江外国语学院能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特长,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和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能力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本阶段由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党委委员柴改英教授主持。

      上午的第二单元是《“一带一路”涉外法治研究2023》新书首发仪式。浙江外国语学院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的涉外法治保障需求,致力于将“一带一路”与涉外法治统筹融合并进行跨学科交叉研究,组织进行了逐步深入的研究。在黄惠康大使的鼓励和指导下,在人民出版社茅友生编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学院已组织出版书刊《“一带一路”涉外法治研究》两卷,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一带一路”涉外法治研究2023》首发。

      人民出版社茅友生编审代表出版机构致辞。茅友生编审表示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国家有召唤,学界有呼应,出版有担当”。人民出版社在2021年11月隆重推出《“一带一路”涉外法治研究2021》创刊号,2023年卷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纪念刊,突出显示了政治站位高、原创独立性强、应用针对面宽等特征。

      随后,黄惠康大使,省法学会陆剑锋副会长,人民出版社茅友生编审,浙江省律师协会专职副会长、“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杭州中心主任陈三联,杭州市自贸委专职副主任陈卫菁,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党委委员李安上台触屏启动新书首发。

上午第三单元是浙江外国语学院省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揭牌、共建单位授牌仪式。浙江外国语学院在加强“一带一路”涉外法治学科研究的同时,注意发挥涉外法学、应用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和“一带一路”涉外法治学科研究对人才培养的反哺作用,尝试探索、创新“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在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省司法厅、省律师协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浙江外国语学院已举办三届“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获批入选浙江省首批省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试点。

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二级调研员王国银和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李安教授为省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揭牌。

       随后是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共建单位的授牌仪式。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李安教授和副校长柴改英教授向20家共建单位授牌。被授牌的共建单位包括: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司法厅、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浙江省委员会、浙江省法学会、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杭州国际商事法庭)、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浙江省律师协会、“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杭州中心、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华立海外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天达共和(杭州)律师事务所、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北京大成(杭州)律师事务所、北京德恒(杭州)律师事务所、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浙江千寻律师事务所、广东华商(杭州)律师事务所、泰国汉成律师事务所。

      随后,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法律顾问、战法部副主任张建军作为共建单位代表发言。张副主任表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港)建设战略联动、协同发展,对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将积极履行共建单位职责使命,推进协同培养机制完善与实施:一是建立常规化交流与合作平台;二是共建和落实系统化协同育人机制;三是共建和实施“三课堂”联动教学体系。

      上午第四单元是浙江外国语学院涉外法治事业发展项目基金成立仪式。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伐为三家捐款单位颁发捐款证书。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管理合伙人崔海燕,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林芳,广东华商(杭州)律师事务所主任董锋代表捐款单位受领证书。


      上午第五单元是主旨报告。本单元由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李安教授主持。

      前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大学特聘教授黄惠康为第三届“一带一路”涉外法治论坛作了题为《共同书写丝路时代新篇 稳步推进“一带一路”法治保障建设——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的主旨报告。黄惠康大使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是新时代十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项重要标志性成就。黄惠康大使阐述“一带一路”法治保障建设所取得的长足进展,并提出应当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继续稳步推进“一带一路”法治保障建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赵晋平为第七届自由贸易港建设法治论坛作了题为《海南自贸港“二线”口岸监管政策与法律问题初探》的主旨报告。赵晋平委员首先介绍了全岛封关运作后海南自贸港 “境内关外”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和“二线”管住的政策内涵和实施方案,随后指出全岛封关运作后“二线”口岸货物通关将可能遭遇“两大堵点”和旅客出岛携带物品监管难度上升,最后提出全岛封关运作后“二线”口岸应长期坚持“宽进严出”的监管政策,并完善“二线”监管相关立法。


      下午活动包括两个同时进行的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第三届“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开班仪式暨第二届校园普法文化节,由浙江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执行院长陈利强教授主持,黄惠康大使以《外交人、外交事、外交魂》为主题,为第三届“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上了首堂精彩课。

      第二个环节是学术专题研讨。该环节由上、下两个半场组成。上半场是第三届“一带一路”涉外法治论坛专题研讨,由浙江外国语学院“西溪学者”领军人才兰立宏教授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上海市WTO法研究会会长胡加祥,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副会长韩龙,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委员蔡从燕,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勇,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沈佳颖,北京盈科(绍兴)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娟,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讲师汪珍,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林芳,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教授陈亚东,浙江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教师郑凯伦,分别以《我国外商投资法律体系完善的制度缘由与路径选择》《对各国经济开放特殊区域的几点观察与思考》《如何理解中国法院变革:对外关系法视野下的一个分析框架》《哈萨克斯坦被诉的典型投资仲裁案与中国启示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赴东南亚投资的合规启示》《当“一带一路”遇上新时代“枫桥经验”——谈中国贸促会绍兴调解中心涉外商事调解案例》《CPTPP背景下海南自贸港跨境数据流动法律规制路径研究》《中国企业投资“一带一路”国家之用工法律评析》《国际组织参与中亚农业发展研究》《碳边境调节机制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内源性矛盾探究》为题,作了主题发言。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张永亮教授对本单元的主题发言做了精彩点评。

下半场是第七届自由贸易港建设法治论坛专题研讨,本单元由浙江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执行院长陈利强教授主持。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上海市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会会长龚柏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副会长张庆麟,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童志锋,浙江警察学院国际学院院长、教授陈晓济,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永亮,浙江海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杨萌阳,浙江千寻律师事务所律师沈红,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律师吴云轩,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南梦頔,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讲师陈豪,分别以《中国自贸试验区“先试先行”WTO 投资便利化协定措施的路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我国涉外法治建设的促进》《涉外法治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以浙江财经大学为例》《涉外警务“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带一路”视域下的跨境电商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研究》《国际贸易中争议条款设计初探》《“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涉外法治背景下中国商事司法文书域外送达制度的完善》《中国自贸区(港)知识产权地方“强保护”研究》为题,作了主题发言。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刘勇教授对主题发言做了精彩点评。

在会议总结环节,陈利强院长表达了三点感想:一是感谢,感谢各方的付出与参与;二是圆满,本次论坛活动非常圆满;三是期待,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本次论坛暨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图片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    Add.: 299 Liuhe Rd. Xihu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电话&传真/Tel&Fax:0571-88213035     邮箱/E-mail: ydyl@zisu.edu.cnstudy@zisu.edu.cn; hqxy@zisu.edu.cn.

© 浙江外国语学院 “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 版权所有2010-2020